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学校要闻>>正文
【新闻特写】为了镇远县最后一个未出列贫困村
2019-11-10 15:02   校新闻中心 审核人:

11月9日,镇远县报京乡贵洒村平京组寨头,木质结构、侗族传统建筑风格的“议事亭”里,几位村民一边晒着冬日的暖阳,一边做手工活儿;61岁的龙福莲老人正在认真地刺绣一条侗族传统背带;报京乡乡长何坤均陪着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学立等六、七位专家来到“议事亭”,与龙福莲拉起家常。

龙福莲讲汉语不是太流畅,她连连说“感谢民族大学给我们修亭子,大家商量事情有个好地方了”。张学立告诉她:“脱贫攻坚带来的好日子,要感谢党中央、感谢习近平总书记!”

周边四个村民组都修建了美观而实用的“议事亭”,村组的重大事项可以在此商议,平时群众在此对对歌、休闲聚会也可以。这四个“议事亭”是贵州民族大学捐资11万元为村民群众修建的。

为了将学校正在进行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向深入、拓展到基层;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学立、党委副书记张鹏程、副校长周杰率领六、七位教授、博士来到报京乡考察扶贫产业,共同为下一步的乡村振兴找亮点、找契合点、找发力点。

贵州民族大学专家团队考察报京沟稻田养鸭基地

沿着贵州民大捐资5万元修建的生产便道,张学立一行来到贵洒村和报京村交界的报京沟小坝子,虽然水稻已经收割,但群众在此放养了百余只鸭子和白鹅。水田边就有一条由山泉水汇聚的小溪流,张学立与何坤均商量,这里饲养生态家禽的条件这么好,应该进一步扩大规模,形成产业。

何坤均对生态家禽未来的销路有所担忧,张学立告诉他,贵州民族大学本部与人文科技学院有近四万名师生员工,品质好的鸡鸭鹅,按市场均价运来民大,这是一个长期稳定持久的消费市场,也是校农合作、互利互惠的双赢策略。

报京乡乡长何坤均给专家们介绍种植养殖项目推进情况

来到报京大寨的生态鱼塘,这是贵州民大先后捐资23万元为报京群众修建的。今年7月5日学校捐赠的500斤鱼苗在此投放,四个月过去了,如今鱼儿都长到每条1-2斤之间,总量已经增至1500斤左右,已经可以上市出售了。生态鱼塘引来了外来客商投资乡村民宿,在鱼塘附近,投资40多万元的精品民宿已经完工,让来报京大寨观光的游客可以在此观侗寨农家、钓鱼休闲、品尝美食、住宿休养。

贵州民大为报京乡设计开发的智慧乡村产业网络监管系统

报京大寨在2014年初遭遇意外火灾,经过省、州、县几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帮扶,受灾的242户、1700多人全部搬入石板街新居,家家住进了具有侗族民居风格的小楼。张学立一行考察了寨边山坡上郁郁葱葱的鹅掌楸、枫树、榉树等,簇拥在青山绿水间的报京大寨因良好生态环境变得风光旖旎、民风浓郁,打造农旅一体化、文化休闲游具有很好的环境优势和资源禀赋。

随后,张学立一行来到报京村同步小康办公室,贵州民大设计援建的“智慧乡村”之产业基地网络监管系统,以多个智能摄像头全天候监管生态鱼塘等产业基地;假如出现不当进入,会有语音系统立即提醒警示……

这是贵州民大为报京乡专项规划的《镇远县报京乡智慧乡村》的一个小部分,整个规划完成落地后,将把报京乡打造成一个基于大数据统计分析的智慧乡村,在脱贫攻坚之后的乡村振兴大业中,先行一步。贵州民大还帮助报京乡创建了“报京党政官微”,村民群众的教育保障、医疗服务、住房保障、涉农保险、申请贷款、日常申报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

报京大寨打造“农旅一体化旅游”初现峥嵘

在报京乡政府举行的调研考察座谈会上,报京乡党委书记何洪道、乡长何坤均进一步将报京乡的发展瓶颈问题与专家组商讨。张学立针对报京乡实际,给出四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业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一定要切合实际、稳步推进、惠及群众;二是报京良好的生态环境、多彩的民族文化、本真的农耕体验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贵州民大在旅游规划上拥有专业团队,可以协助报京乡制定“农旅一体化旅游”规划,为下一步的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厚实基础;三是贵州民族大学与镇远县共建的“乡村振兴学院”是建在攻坚一线的常设机构,可以持续为报京乡培训干部群众,帮助其提升产业脱贫的实际能力,开拓发展眼界和创业思路;四是重视教育扶贫的长久功效,报京乡中小学的师资培训、教育质量提升都可以依托贵州民大的优势教育资源;可以专家下乡来授课,也可以组织报京乡中小学教师赴民大集中培训,提升其能力和素质,真正实现扶智与扶志的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效应。

报京乡几个行政村的村支书、村主任,陪同贵州民大专家学者跑了一整天,收获满满。大家对民大专家在上个月帮助规划的种植养殖项目,充满信心;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纷纷表态将认真执行推进项目,务求实效。

目前镇远全县唯一一个未出列的贫困村就是贵洒村,将是脱贫攻坚最难啃下的“硬骨头”。2018年6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再次指出,“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在侗族、苗族同胞占总人口97.28%的报京乡,一场攻下最后一个未出列行政村、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的攻坚战已经启幕,贵州民大帮扶师生与报京乡干部群众携手攻坚,尽锐出战。

 

 

上一条:【媒体民大】《天眼》:“我们的先贤·谢六逸”主题分享会图文实录 | 27°黔地标读书会走进贵州民族大学
下一条:校党委书记张学立为师生党员上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中国·贵州·贵州民族大学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邮编:550025 电话:0851 83610405  本站由贵州民族大学宣传部维护

建议使用1366X768分辨率浏览 本站推荐浏览器:IE9及以上版本 网站隐私安全说明

Copyright © 2010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160006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