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贵州民族大学承办的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在交流周永久会址东盟论坛厅召开。本次研讨会主题为“全球协同·教育创新——面向未来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办,贵州民族大学、中科浩博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来自中国、英国、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等13个国家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参会。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于长学、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白震、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崔海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柬埔寨国家办事处驻地副代表Shakeel Ahmad,柬埔寨皇家科学院院长代表、秘书长YANG Peou先后致辞。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于长学致辞
于长学表示,希望通过搭建机制化的平台,推动各国各界深入交流,构建多方协同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格局,聚焦创新探索适应时代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新路径。白震表示,期盼各方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交叉学科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着力构建贯通式、多元化、高质量的国际化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崔海洋认为,教育作为文明传承的纽带与创新的引擎,肩负着前所未有的重任。唯有全球协同,方能凝聚跨越山海的磅礴力量;唯有教育创新,才能点亮通向未来的智慧星火。
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白震致辞
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崔海洋致辞
研讨会上,东盟国家教育官员,省内外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国内外高校校长,国际组织有关负责人,相关学会、协会、企业代表围绕主题深入恳谈交流。
作为中国和东盟唯一以教育为主题的政府间交流合作平台,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已连续举办18年,成为促进双方民心相通、文明互鉴、经济合作的重要桥梁。近年来,贵州民族大学抢抓“交流周”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合作成果显著。未来,贵州民族大学将持续抓好交流周成果落地,进一步深化开放格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助力贵州以东盟为枢纽,沿“一带一路”开拓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合作纵深。
图文:党委宣传部
一审:潘小露
二审:李建玲
三审:邹 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