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贵州民族大学2025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南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大礼堂召开,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奋力开创新时代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思想保证。校党委书记吕国富讲话,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林主持会议。全体在校校领导出席。全校副处级以上干部,各基层党支部书记、宣传委员,各学院团委负责人、全体辅导员、新闻宣传员参加。

会议现场

校党委书记吕国富讲话
吕国富指出,近年来,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举旗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力、意识形态责任持续落实、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壮大、文化育人特色更加彰显,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吕国富强调,要发挥好党领导下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共同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为学校建设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新风采作出更大贡献。
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七个着力”重大要求,吕国富强调: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扛牢政治责任。各级党组织要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同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业务管理等结合起来,发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条战线人员参与进来,让政治责任的压力传导到“三全育人”各环节;二是深化“铸魂固本”,夯实思想长城。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强化监督管理和制度建设,统筹校内校外两个战场及网上网下两条战线,切实维护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三是内化“核心价值”,深耕精神沃土。要把“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紧密结合起来,抓好思政课主渠道,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四是优化“传播体系”,培育新媒体思维。将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四力”要求融入新闻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构建“课程+实践+价值引领”的协同育人机制,引入新媒体技术与业界资源,搭建实践平台,提升实战能力,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提供人才支撑;五是转化“传承逻辑”,激发文化动能。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增强青年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依托数字化与学科交叉培养人才,打造思政教育与文化传承相互赋能、融会贯通的文教品牌;六是催化“产教融合”,驱动文产创新。构建“教育+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为文化产业注入新动能。打造一批具有独特精神标识又广受师生和社会喜欢的文创产品,推进校史馆建设,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七是广化“对外叙事”,架设文明桥梁。依托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平台,加强国际传播,培养非通用语种人才,发挥留学生文明交流“使者”作用。

吕国富代表学校党委与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党委签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

吕国富代表学校党委与法学院党委签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
会上,吕国富代表学校党委分别与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党委、法学院党委签订贵州民族大学2025年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林主持会议
王林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切实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起来,自觉落细落实到育人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主动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和教育使命,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开创新时代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校党委副书记杨声国传达相关文件精神
校党委副书记杨声国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宣传部部长董强作工作汇报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宣传部部长董强作学校近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汇报,部署2025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会上,来自各部门和各学院的宣传阵地管理工作代表、思政课程建设代表、校园文化建设代表、“三全育人”工作代表分别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作交流发言。
文字: 融媒体工作站 陈丽冰 何书恬
图片:融媒体工作站 陈泓霖 余炫颖 郑家轩
一审:潘小露
二审:何 春
三审:邹 璿